“健康素養”66+2科普話題之五十八: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日期:2022-11-09 閱讀數:
關注健康的人們,當然也重視日常觀測脈搏和體溫狀況。經驗告訴人們,提高人們的健康素養,增強人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應當按照《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第三部分,關于“基本技能”,其中第五十八條要求的那樣:“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一)關于脈搏。
脈搏為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人體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所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養分及廢物的運送。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隨即傳遞到全身動脈。動脈為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與肌肉所形成管路。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將使動脈壓力變大而使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即可感受到此擴張,即所謂的脈搏。
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為每分鐘60~100次,常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每分鐘72次。老年人較慢,為每分鐘55~60次。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胎兒每分鐘110~160次,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
關于脈象,是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脈象是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晉朝王叔和《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朝李時珍《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明朝李中梓《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二)關于體溫。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以及對健康知識的渴求明顯增強,衡量健康的指標也變得多起來??墒?,大部分人卻常常忽視了體溫。事實上,這個容易忽視的重要因素不僅能夠影響人體的免疫力,它還與新陳代謝、自律神經息息相關。
人體內部的溫度稱體溫。保持恒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體溫是物質代謝轉化為熱能的產物。正常人的體溫是相對恒定的,它通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和神經體液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體溫升高時,機體通過減少產熱和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恒定;反之,當體溫下降時,則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使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范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恒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正常值: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并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
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37.3℃就是發熱,37.3~38℃是低燒,38.1~40℃是高燒。40℃ 以上隨時有生命危險。
有觀點認為,通過實驗結果表明:溫度在35.5℃時,癌細胞大肆繁殖;溫度在39.6℃時,癌細胞大量消失。體溫上升到比正常體溫高1℃時,免疫力就會增強5-6倍。大量實例證明:體溫升高,癌癥、抑郁、心臟病癥狀都得到明顯減輕,瘦身成功率顯著提高。因此,提高體溫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健康。
(三)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第一,觸摸動脈搏動,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做到。脈搏測量方法: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橈動脈搏動處,計一分鐘搏動次數。一般觸摸橈動脈:把自己的一個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到另一個手大拇指的根部的掌面的橈側(那兒有骨頭結節隆起,就挨著隆起的手掌面)可以摸到動脈搏動,就是橈動脈。觸摸脈搏也可以在肱動脈:肘上肱二頭肌的內側,也是測量血壓時聽診器放置的位置。其它:足背動脈、股動脈等等。
第二,體溫測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Saatorio用空氣熱膨脹的原理,制出了第一支測量口腔溫度的體溫計。本世紀初,開始用水銀來制作體溫計,至今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1928年Ebstein的報告,當時除測量口腔及腋下的溫度外,還可以測量直腸、頸部、大腿根部,外耳及尿溫。這些都是用被測皮膚溫度與玻璃球內積存的水銀溫度相等的原理實現的。
人體溫度計簡稱體溫表,是測量人和動物身體溫度的工具。2020年10月16日,國家藥監局在其網站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锻ㄖ访鞔_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
腋下體溫測量方法:先擦去腋窩的汗液,再把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屈臂過胸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后夾緊,10分鐘后取出讀數。人體溫度計用過之后,應當妥善保管,防止損壞。